彩天下

HOME > 研究成果 > 时评
时评 COMMENTARY
李伟建研究员接受上观新闻采访,谈美撤军后阿富汗局势
李伟建 2021-08-31

赶在8月31日零时大限前的最后一分钟,美国最后一架C-17运输机飞离喀布尔;五角大楼同时还发布了最后一名美军士兵离开阿富汗的照片。

随着美军悉数撤离,美国总统拜登8月30日宣布,美国完成了从阿富汗的撤离任务,结束了在阿富汗20年的军事存在。

美国媒体评论,8月30日,美国完成了从阿富汗撤军,终止了美国历史上最长的战争。只是,未来对于这场历时20年的战争,人们铭记的恐怕不是赫赫反恐战功,而是巨大的失败、无法兑现的承诺,以及疯狂的最后退场。

缘何而起缘何而终?

众所周知,阿富汗战争缘于2001年“9·11”恐怖袭击。当年,小布什政府认定阿富汗塔利班为“9·11”恐袭制造者——“基地组织”及其头目本·拉丹提供庇护,于是在同年10月以反恐为名打响阿富汗战争。

只是谁也没料到,战争一打就是20年,卷入美国四任总统。战争进程中的几个重要节点,推翻塔利班政权(2001年)、宣布在阿主要战斗结束,转向重建阿富汗并建立西方民主制度(2003年)、诞生第一个民选总统(2004年)、击毙本·拉丹(2011年)均未成为战争的终点。相反,由于未能彻底打压塔利班力量,美国还增兵阿富汗,驻军一度达到10万。

直到国内反战呼声高涨,战争成本不堪重负,再加上战略重心调整,2014年奥巴马政府终于宣布撤军计划。但也迟至6年后的特朗普政府,才与塔利班达成协议,为撤军铺平道路。拜登则明确表示,不会把阿富汗战争留给下一任总统。现在,他做到了,只是以不输于战争的“灾难性”方式为阿战画上句点。

20年征战是输是赢?

30日当天,一边是美军黯然离场,一边是阿富汗塔利班鸣枪庆祝。

在美国舆论看来,不必等待完成撤离的一刻,从塔利班入主首都喀布尔的那一刻起,就宣告美国输掉了这场历时最长、耗资巨大的战争。

美联社用“生命与美元”为阿富汗战争算了一笔账:

时间代价:历时20年,是为美国历史上最漫长的战争。生命代价:美国方面,近2500名士兵死亡、2万多人受伤;阿富汗方面,6.6万名政府军士兵和警察丧生,超4.7万名平民遇难。金钱代价:耗资逾2万亿美元,相当于每天花费超过3亿美元。

最后换来的“战果”是:没能打败“敌人”塔利班——被戏称“20年后,美国成功把阿富汗政权从塔利班换成了塔利班”;没能建立一支强大的政府军和国家安全部队;没能在阿富汗建立西方民主制度;末了“终结战争”时还上演了一部撤离“灾难片”,被讽刺为美国又一个“西贡时刻”。

不过,也有观点认为,从美国的全球战略看,华盛顿其实没输。比如美国在中亚南亚扩大了影响力、布局包围中俄战略、使反恐成为全球政治共识、借反恐战争同步推进美国的政治、经济、外交影响力等等。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外交政策研究所研究员、中国中东学会副会长李伟建认为,从局部来说,20年阿富汗战争,美国并非毫无所获,比如取得反恐成果,但总体而言,美国整体实力与影响力在下降。几个征象可为佐证:一是美国穷兵黩武、拉一派打一派的做法消耗了美国的信任度,不少国家认为美国并不可靠。二是将西方民主制度移植阿富汗的雄心遇挫。三是美国当前的战略目标是集中力量对付中俄,更需要在中俄周边加强布局,如果不是力量有限,美国岂会轻易结束在阿军事存在?“总之,如果美国强大如昨,就不会从阿富汗撤出军事力量,更不会在中东等世界多地呈现收缩态势。”

中国社科院西亚非洲所研究员殷罡则认为用“赔本”来定义这场战争更合适。“美国自认为做了赔本的事,花钱太多,但又没有消灭对手,因此需要通过撤军并结束战争来止损。” 但是,要说20年阿富汗战争导致美国衰落并不符合实际情况。

在殷罡看来,美国之所以在阿富汗得不偿失,其主要原因在于,一是未汲取英国和苏联坠入阿富汗帝国陷阱的历史教训。美国也没清楚认识到阿富汗宗族部落社会和文化的特殊性。二是自不量力,不切实际。一定程度上,美国人讲政治正确和使命感,它想在落后的阿富汗建立民主制度,让阿富汗人过上好日子,为此也投入很多钱,搞了很多工程,包括修公路、建学校等等,但是它未认识到通过军事占领方式在阿富汗推行西方民主、现代教育是行不通的。所以,美国最终让自己深陷阿富汗战争泥潭。

分析人士还认为,与其用输赢思维来评判阿富汗战争,还不如检视这场战争给美国和世界留下什么反思与教训更有现实意义。

李伟建指出,20年阿富汗战争给美国带来两大教训或者说冲击。一个是使用武力解决问题、确保美国霸权地位的时代已成为过去。另一个是西方民主制度不能普适世界。越来越多的国家相信,除了西式民主,还有其他更适合自己的制度选择。可以预计的是,考虑到成本和收益,美国未来不会把军事手段作为处理国际事务、维系领导地位的第一选项,更不会通过战争方式到别国建立新秩序,强推西方价值观。

殷罡认为,可以把阿富汗战争置于外部世界试图介入阿富汗事务的历史进程中来观察。从苏联的10年占领,到美国北约的20年战争,都是不顾阿富汗社会现实,将自己的理想制度强加给阿富汗,而且最终都未成功。“这给后世留下一个深刻教训,即阿富汗的道路选择,或者说阿富汗问题的解决,只能通过间接方式去推动,而不是通过直接插手甚至直接占领方式。同时还要看到,过去数十年间,阿富汗的世俗化进程继承了1973年被推翻的查希尔国王的政策。世俗化是不可阻挡的历史趋势,从这次塔利班的表态和做法看,其实也显示了适应世界历史潮流的姿态,这也是历史的某种进步。”

“永恒战争”仍未结束?

白宫30日表示,当地时间8月31日下午,拜登还将发表讲话,表明8月31日之后美国将不再延长在阿富汗的军事存在。

尽管如此,美国媒体却认为,这或许并不意味着结束,相反是一个开始。

《华盛顿邮报》评论道,对拜登来说,“永恒战争”并未结束,更多只是一个转折点,接下来将进入一个新的危险阶段。“美军撤离开启了美国介入阿富汗事务的新阶段,对美国领导地位的挑战不亚于过去20年。”

美媒认为,拜登政府将面临多重“危险”挑战:一是如何界定美国与阿富汗塔利班的关系;二是如何应对阿富汗国内恐怖主义对美国国家安全构成的威胁;三是如何处理阿富汗难民带来的人道主义危机。

不仅战争发动者将面对不确定的未来,对战争受害者来说,摆在眼前的也是“危、机”并存的前景。被战火摧残20年的阿富汗,终于将外国军队赶出去,国家重获新生的机遇。用塔利班的说法是,阿富汗获得“完全的独立”。但是,分析人士认为,长年战乱导致阿富汗经济凋敝,约72%的民众生活在贫困线以下,失业率高达38%。阿富汗战后重建、新政府重振国家经济都非易事。

“比起组建包容性政府,对塔利班而言,最难的还是经济问题。”殷罡说,与20年前相比,阿富汗人口增长70%,耕地却未增加,以阿富汗目前的财政收入不足以满足基本支出。如果美国不解除制裁,国际社会不恢复援助,阿富汗的国家财政将难以为继,经济状况也难好转。

此外,美军打道回府后,未来地区格局将出现何种变化也是未知数。

在李伟建看来,未来地区局势变化将取决于几项因素。一是阿富汗局势走向。关键在于塔利班能否达成民族和解,建立相对多元包容的政府,并与周边国家建立良好关系。二是地区主要大国能否就解决阿富汗问题形成共识。三是美国将以何种方式在这一地区保持存在并发挥影响力。不过,作为战争发动者和恐怖组织的目标,美国本身就是地区不稳定因素之一,美军撤走后,或将为地区局势转圜带来一丝契机。

殷罡指出,美国虽然结束在阿富汗的军事存在,但是今后仍会对阿富汗事务投入关注,包括人权、妇女权益,以及反恐。但相比过去,美国将主要借助经济手段施加影响。近些年,阿富汗政府开支的一半以上由美国人提供,美国未来可以利用经济手段压塔利班兑现承诺。

至于对地区格局的影响,殷罡认为,美国等西方国家完成撤军后将给周边国家带来一定安全风险。“如果未来阿富汗局势再度失控,恐怖主义势力、难民将向周边国家溢出。从这一意义上说,只有阿富汗社会保持稳定才符合各方利益。”



文献来源:上观新闻,8月31日,原题为《深度 | 美国完成撤军,20年阿富汗战争留下什么?》